只要有“官油子”掺合的地方,就很难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,解放思想、改革创新的工作局面就难以打开,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难以落到实处,党的权威性就面临下降的危险 $oj;bF&
黄苇町 zI
G-HIi
来源:人民网-《人民论坛》 11uF_ N
]|>d?]
“官油子”并非新词。自古以来,人们就把那些善于攀龙附凤、投机钻营、见风使舵的官员,称为“官油子”。而他们能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上左右逢源,成为政坛“不倒翁”,靠的就是这种为官的“油滑”和世故。 f7n79I(/r
-an_;)>W5~
“官油子”的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有“官瘾”而无“官德” OEJh _Q9Y
%M";k=V
应该说,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,今天仍然能够看到这种封建糟粕的传人。 gMmr~]za
mu pZcwJ
这类人一是善于跑官,从拉关系、套近乎,到察言观色、投其所好,都是他们的“长项”。且其算计之精,有时达到让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步。他们对谁能决定或影响自己的仕途看得极准,即使同为上级领导,也要分三六九等,有重点地“感情投资”,实现“成本收益最大化”。 [A5Q~#nY
gT
vK?
二是善于谋官。他们讲假话经常比讲真话还自然,很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欺上瞒下、制造虚假政绩,达到升迁目的。 +@Y,XNq:
I1"n!r
三是善于保官。他们深知要干事就会有麻烦:办好事会得罪坏人,办坏事会得罪好人;办实事也会生事,办错事还要承担责任。为了不得罪人、不出事、不担责,就少干事甚至不干事,遇到矛盾绕着走,敏感问题装糊涂,做个“太平官”。 lr=/#nb>
)lekr~B
因此,“官油子”的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有“官瘾”而无“官德”。在一些“官场潜规则”风行的地方,“官油子”与少数虽然缺乏抵制勇气,但尚未完全丧失良知、丧失道德羞耻感的干部是不同的。他们对“潜规则”如鱼得水、乐在其中的。要是一个地区、部门、单位的“官油子”多了,特别是主要领导如果成了“官油子”,正常的社会政治生活就会“变味”。对党风政风、党群关系的危害,是不能低估的。 &^LsL< |